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》 > 2000年第1期
编号:10277433
不同术式治疗DVD效果观察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》 2000年第1期
     作者:米琳 张丽军 张树梅

    单位:

    米琳(山西省眼科医院 030002);张丽军(山西省眼科医院 030002);张树梅(山西省眼科医院 030002)

    关键词:

    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000110 分离性垂直偏斜(Dissociated vertical divergence, DVD)亦称交替性上隐斜,其特点是遮盖一眼时,被遮盖眼上转,并同时伴有轻度外旋和外转。当去除遮盖时该眼下转并伴有轻度内旋,内转,与一般斜视的神经支配法则相矛盾的一种眼球垂直运动异常,常并发内斜视、外斜视及隐性眼球震颤。该病病因不清,治疗方法各不相同。近三年我们采用上直肌后徙术及下斜肌止端转位术治疗DVD取得较好疗效。报告如下:

    临床资料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1.手术对象:本组16例,年龄7~25岁;男6例,女10例;合并内斜视9例,合并外斜视5例,Helveston综合征2例。患者手术前均行视力、屈光状态、眼位、注视性质、眼底、三棱镜及同视机检查。

    2.手术设计及效果:DVD手术定量主要是根据第一眼位用遮盖试验测量最大斜视程度来决定,一般在DVD影响外观时手术,我们以5°以上为标准。根据久保田伸枝分级法[1]将上斜视程度分为4级:≤5°为+,6~10°为,11~15°为,≥16°为

    16例均行手术治疗,其中5例单纯上直肌后徙术,1例行上直肌后徙+后固定术,4例下斜肌转位术,4例同时行上直肌后徙联合下斜肌转位术,2例Helveston综合征分别行双眼上直肌后徙,双眼外直肌后徙及双眼上斜肌断腱术。对合并内外斜视者在DVD矫正之后按水平斜视手术原则矫正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术后治愈标准为被盖眼上斜视≤5°,外观满意,且无明显上转受限。本组16例患者术后均获治愈。术后观察时间最短6周,最长年。手术量见表1与表2。

    表1 上直肌后徙术斜视角与矫正量 分级

    例数

    手术量

    2

    上直肌后徙6mm

    3

, http://www.100md.com     上直肌后徙7mm

    1

    上直肌后徙8mm加后固定

    表2 下斜肌转位术斜视角与矫正量

    分级

    例数

    手术量

    4

    下斜肌转位术
, 百拇医药
    2

    下斜肌转位术联合上直肌后徙6mm

    2

    下斜肌转位术联合上直肌后徙7mm

    讨 论

    Schneiger 1894年首次报道分离性垂直偏斜现象,迄今发病原因和机理尚未明了[2]。DVD表现为上转肌组异常兴奋,手术治疗可行上直肌后徙及下斜肌转位术。

    下斜肌转位后,肌止端由赤道后外方移至赤道前下方下直肌止端颞侧,这样,下斜肌在第一眼位的牵引方向与视轴所成角度由51°变成近23°,因而使其具有下转作用,而原有的外转,外旋作用减弱。另外,切断下斜肌使其失去上转作用,又相对加强了下转作用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临床中我们发现单纯将下斜肌切断后,术眼仍有明显的上斜,再将下斜肌止端移位固定于下直肌颞侧附着点处,则明显改善上斜现象,达到治疗效果。下斜肌移位术不改变垂直眼位,只能限制眼球的上斜现象。治疗DVD术式的选择,则根据下斜肌的功能是否过强。无下斜肌功能过强的DVD,选择上直肌后徙术,上直肌后徙量参照久保田伸枝将DVD分4级来设计,临床观察比其手术量稍大。对于下斜肌亢进≤+2的DVD则首选下斜肌转位术,既解决下斜肌过强,又部分解决了DVD上斜视。对于下斜肌亢进≥+2 DVD则需要下斜肌移位术联合上直肌大量后徙术,传统的上直肌后徙量为3~5mm,常致DVD矫正不足[3]

    当DVD合并有A型外斜视及上斜肌过强时诊断为Helveston综合征,我们采用双眼上直肌后徙治疗DVD,双眼上斜肌断腱及双眼外直肌后徙来治疗A型斜视和上斜肌过强。

    ■

    参考文献:

    [1]杨景存.眼外肌学.郑州: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,1994:155.

    [2]von Ndorden GK. Binocula vision and ocular motility. In theory and management of strabismus. 4th ed. St. Louis Mosby Company. 1990:348.

    [3]冯蕴伟.分离性垂直偏斜的手术治疗进展.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,1996,4(1):45., 百拇医药